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0:51    次浏览
导读:从“秘垂淫训”中拿掉掩人耳目的淫字,我们看到一个词:“垂训”。垂训:上级对下级,长辈对晚辈,君王对臣民,垂示教训。但是在清朝,垂训不仅是实施教育的行为,还是一种实物。“垂训之宝”玺:清皇宫二十五宝玺之一。(头条号签约作者)如果您看其它红学家评说《红楼梦》后,仍有太多的未解问题,请尝试换个角度来看《红楼梦》。加瑞华老师微信weishuohonglou(微说红楼的拼音),加入读者群,有很多红迷朋友在等你哦,敲门:红楼梦。通解红楼梦26 | 秘垂淫训与密印垂训瑞华老师讲座小视频=〉〉观看讲座如果有人说我们是故作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,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蒙府本、戚序本这个共同的回目:「灵石迷性难解仙机,警幻多情秘垂淫训」。这里非常突出地又见一个“淫”字。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,不管是玉玺,还是普通的名章,使用前都要吸饱朱红印泥,这个吸印泥的动作,在把玉玺拟人化描写后,变成了宝玉喜吃胭脂的爱好。在第五回中,作者更是把这一“刻骨吸髓之情景”,写成了一个惊人的词语:“淫”。作者利用“淫”这个字含有“浸淫”和“淫乱”的双关意义,引化出一段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故事来。宝玉来到可卿房中,房中陈设香软温甜、令他想入非非。他拥衾入梦,在梦境中完成了他青春期的第一次生理变化。作者借宝玉一个懵懂少年,步入性成熟青春期的这一情景,暗写了雍正继位改朝换代后,本朝玉玺的第一次的浸淫(使用)。《红楼梦》作者借“淫”字意义的一语双关,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。那么从“垂淫训”中拿掉淫字,我们看到一个词:“垂训”。垂训:上级对下级,长辈对晚辈,君王对臣民,垂示教训。但是在清朝,垂训不仅是教育实施的行为,还是一种宝物——“垂训之宝”(清皇宫二十五宝玺第十六),它是玉玺之一。 本图片来自:华夏五千年网 http://www.bbshuaxia.cn垂训之宝,清二十五宝之一,通高262.5px,印面13×325px。碧玉质,交龙纽。据《交泰殿宝谱》,此宝作“以扬国宪”之用。玺文朱文,玉筋篆,左满文,右汉文。制度规定其"以扬国宪″,颁布向全国庶民宣扬国威、皇帝功德的论旨,钤此寳。清皇宫二十五宝玺印钮有交龙、盘龙、蹲龙形制,雕制精美,质地有金、玉、檀木;是极具有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。关于清二十五宝,请读者参考一下任万平的文章:清代官印制度综论任万平《明清论丛》第一辑(1999年12月) 随着清政权各项制度的逐步确立,最高权力象征的御宝也得到不断充实。至迟在康熙二十五年(《康熙会典》编纂讫止康熙二十五年)以前,已陆续制作了29方御宝,即“皇帝奉天之宝”、“大清受命之宝”、“皇帝之宝”、“天子之宝”、“制诰之宝”、“敕命之宝”,以上为内宫收贮的六方;而内库收贮的二十三方则是“皇帝之宝”、“皇帝行宝”、“皇帝信宝”、“天子行宝”、“天子信宝”、“制诰之宝”、“敕命之宝”、“广运之宝”、“御前之宝”、“皇帝尊亲之宝”、“皇帝亲亲之宝”、“敬天勤民之宝”、“表彰经史之宝”、“钦文之玺”、“丹符出验四方”、“巡守天下之宝”、“垂训之宝”、“命德之宝”、“奉天法祖亲贤爱民”、“讨罪安民之宝”、“敕正万邦之宝”、“敕正万民之宝”、“制驭六师之宝”。至《雍正会典》中所载数目、名称均未改变,时间讫于雍正五年。但其中的绝大部分应是于顺治朝完成,因为顺治朝多项制度袭明制,玺印制度亦是如此。明代御宝的名称因而成为顺治初年仿制的范本。借鉴前朝统治经验是新王朝得以顺利过渡的最为有效的方式。但当新政权稍为稳固后,就会考虑自我发展,因事设制。故清初的御宝数目即由明代的24方增至29方。其增补时间不能绝对排除有康熙初年的可能。 大清乾隆钦定25宝玺(本图片来自纪录片《故宫》第八集——故宫藏玉》)乾隆十三年改镌的“二十五宝”,虽是从乾隆十一年时已存的39方御宝中所钦定,但39方只是在上述29方基础上增衍出10方,因而“二十五宝”中的大部还是取材于康熙二十五年前的29方御宝。乾隆十三年改镌御宝,只是强调其印文一律改为满汉两体篆文,但不涉及改镌钮式,即把入选的25方御宝中的后21方磨去原始印文,重新镌字。 《清宫交泰殿皇帝宝谱》因此我们现在所见的“二十五宝”之钮式工艺极不统一,如同为“交龙钮”,有双龙体躯盘绕,也有双龙两首相对戏火焰珠,而龙的躯体有琢鳞片与无琢鳞片之别,鳞片、龙首与足琢法亦不同等差别。若乾隆十三年改镌御宝不仅限于印文而兼及印钮的话,断不至于出现目前我们所见到“二十五宝”钮式工艺差别之大,琢玉工艺水平如此之低的状况。相反,乾隆时期的琢玉工艺已达到登峰造极,宝玺钮式琢刻则应更为精湛。正因为乾隆改镌御宝旨在统一印文,所以才出现宝玺印文标准一致,但钮式工艺水平低劣的状况。因而可以断定,康熙二十五年之前形成的29方御宝是渐次而制,并非同时镌就,而且从其御宝印文有几方为相互重复者,亦可证明这一推断。至于这29方御宝孰为顺治朝,孰为康熙朝而制,由于文献阙如,尚不可考。但此种数量规模至少维持至雍正五年。 《垂训之宝》玉玺,从这面可以看到玉已有瑕上述“二十五宝”除最常用的“皇帝之宝”为檀木、入关前就使用的“大清嗣天子之宝”为金印外,其余二十三宝均为玉质,但是“垂训之宝”有所不同。2007年在香港举办的《皇室文化艺术藏品展》,其中一件展品为康熙的鎏金印,印上书《垂训之宝》。同样都是“垂训之宝”,为什么除了玉玺之外,又有鎏金印?可见鎏金印是玉玺的一个“备份”。康熙帝曾经多次御驾亲征,在出征途中怎样颁布国家法令?行军打仗时难免车马劳顿,而玉玺是玉质,印钮又经过精雕细刻,所以就更加易碎。行军打仗时揣一个易碎品,明智的君主应该不会这样做。所以我们推断“垂训之宝”的鎏金印,应该是康熙帝亲征时颁布法令所使用。 图为《皇室文化艺术藏品展》预展中的康熙鎏金印,印上书《垂训之宝》。图片来自:中新网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回“警幻多情秘垂淫训”这个回目,多情二字是掩饰作用,“淫”字一语双关,不过是为掩人耳目,从“垂淫训”中拿掉淫字,我们看到了:“垂训”之宝。“秘垂淫训”四密字揭示出:在康熙临终前,将“垂训之宝”秘密授给了十四子胤祯。 那么康熙是什么时候秘授了“垂训之宝”给胤祯?第一种可能性是“大将军王”胤祯出发前直接秘密带到青海,第二种可能性康熙临终前用鎏金印秘密把胤祯召回。从“警幻多情秘垂淫训”这句藏有密语的回目来看,后一种可能性较大。这个问题留待清史学家去证实。关于胤祯的回程日期,请读者参考一下金恒源先生的文章:抚远大将军胤祯起程回京日期考—《紫禁城》2011(02)(下文有部分删节)我们从《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》第1521页可知,在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十二月二十一日,延信向雍正帝密奏:他在十二月七日,己同回京途中的胤祯在陕西榆林双山堡相遇。而据《永宪录》卷一记载:十二月十七日(戊辰)胤祯已从西宁或甘州回到京城。这就是说,胤祯从陕西榆林到京城,从十二月七日到十七日,走了整整10天,而榆林双山保到北京,正好是甘州(西宁)到北京全程的三分之一。这就说明,胤祯从西宁或甘州回京的三分之二的路程,在十二月七日之前已走完了。既然胤祯回京三分之一的路程花时10天,则三分之二的路程需20天左右,则走完全程至少要20天,于此可见,胤祯最迟十月十七日已经离开西宁或甘州返京了,而此时,雍正的奔丧令还远在半路上,最快也要到十一月二十四日才能到达。雍止的奔丧令还远未到达甘州,而十四阿哥早已经离开甘州、返京出发好几天了,胤祯返京不是奉雍正之命才动身的,当是康熙未死之前已奉康熙之命回京才是事实。笔者最近从《雍正朝满交朱批奏折全译》中,找到一条铁证,现摘录如下:雍正三年三月二十四日,'年羹尧奏报审拟宗扎布等人事,雍正朱批:“……为皇父之大事,咨令允禵速回。允禵从行三四宿之后,获悉皇父升天,却又欲回甘州,经查克旦等规劝之后,方可作罢。”(《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》,第1089页)这是雍正给年羹尧的亲笔朱批,朱批中白纸红字己十分明确:1.允禵当时是从甘州回京,并非是在甘州接雍正之令奔丧回京,2.是雍正令其奔丧回京前,允禵在已经回京的途中,方获悉皇父升天;3允禵在已经回京的途中获悉皇父升天后,随即生出欲返甘州之念。既然如此,则又反证允禵离开甘州时,根本不知道皇父升天大事,否则,他在甘州就不必起程,何必离开甘州三四宿之后又欲回甘州?4.延信原是允禵甚为信任之部下。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十二月七日延信同胤祯在陕西榆林相遇时,允禵仍不肯相信皇父升天一事。可见,后来在清世京谕旨的官史记载中,所谓限允禵24日(天)内到达京城的规定,是雍正根据胤祯实际到达北京的日期十二月十七日用倒计时计算后,追加出来的,以造成胤祯是按雍正奔丧令回京的假象。那么胤祯的印信最后又怎样被雍正截取,以至于丧失良机,最终无回天之力?我们转回头继续研读第五回,看看我们在《红楼梦》中,能获得多少答案。请继续关注“通解红楼梦”下节。 还没有加入微信读者群的朋友,请尽快加入。瑞华老师在微信群里辅导您精读《红楼梦》。群里每天安排话题讨论,同时可以认识一大波同道好友(?▽?)~ 索隐派红学研究的最新力作众多解密《红楼梦》中,最淋漓痛快的文字不管您对索隐派红学了解多少,任何人都不能否认,《红楼梦》中存在有大量的碍语与隐语。《红楼梦》的故事情节是镜中花、水中月,这表面的幻相是真相的光影折射。以往您所知所叹的,只是《红楼梦》表面的爱情故事,视角单一,线索错踪复杂,就像进了3D电影院,却没有戴3D眼镜一样,您看到的是真相与幻相重重迭迭之光影交汇。本书经过解密分析,《红楼梦》开篇的娇杏姑娘,既非娇艳艳的杏花,也非甜丝丝的蜜杏,而是一枚黄澄澄的重磅炸弹:以丫头“娇杏”麻雀变凤凰扶了“正”,直指雍正矫诏篡取天下谋了“正”,正是《红楼梦》的大比托、大喻意。“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”这一对千古未闻之楹联,说得不是处世哲学,不是色空转换,而是当时的没人敢提及的雍正矫诏篡位的丑闻——四阿哥胤禛冒充十四阿哥胤祯继位。一场风花雪月的情事,原来是一段争储夺嫡的政治恋爱。本书所给您提供的,就像是3D电影院的一副3D眼镜。您姑且潜下心来,以传国玉玺的身份来看宝玉,以康熙十二子的身份来看十二钗,用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视角,来入情入理地体察《红楼梦》,您一定会得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、更多的感慨和顿悟,解开以前所不能理解的谜团和疑问,进入到一个更加精妙绝伦的艺术境界。本文看得不过瘾?? 想要纸质书《通解红楼梦》吗?↓↓↓↓↓点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或识别上图的二维码,现在就买书(可以留言给瑞华老师求签名哦)请支持通解红楼梦~赞赏人赞赏